常做養生時,都會被告知“濕氣重”,那“濕”從何而來?濕的存在有3個因素:
1.吃了過多的油膩食物,消化不了,堆積成濕,痰濕會堆積于身,導致身體不暢。
2.雖沒多吃,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,吃一點就易膩,體內毒素排泄不正常,凝結成濕氣;
3.環境、季節因素的影響,比如冬有暖氣,夏有空調,霧霾、回潮天很容易濕氣纏身,導致身體疲倦無力。
這3種癥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系,“濕重”是標,“脾氣虛”是本。 中醫所說脾,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氣的力量。脾氣一虛,多余的脂肪或異常的分泌物、排泄物等臟東西就要留存在體內。
胖人多陽虛“濕重”:
很多胖人實為虛寒。特別是肚子上脂肪多、游泳圈越來越大的人,更不能忽略他們體質的寒性。如果你去摸這種人,會發現他們的皮膚一般都是涼涼的,證明他們的身體缺少陽氣。
身體本能地會增多脂肪,以起到保溫的作用。于是體內有濕氣的人會越長越胖,尤其到了冬春兩季,基本體重會增加10多斤。
簡單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的方法:
脾氣有“消化食物、吸收營養、排出糟粕”的能力,如果這種能力下降了,營養吸收不了的同時,糟粕也排不出去,留在體內就成了濕。帶著這些廢物,身體自然就覺得疲勞了,所以體內有濕氣的人就容易犯困,比如有濕氣的人一定會犯“春困”。
被濕邪擊中的典型癥狀是:身體總覺得疲勞,但這種疲勞不是因為哪里酸痛。反正就是愛犯困,身體會出現3個重要的表現:
1.身體發沉、發重,頭也發蒙,雖然頭不疼,但是不清爽。春天尤其明顯,俗稱“春困”。
2.皮膚上會有濕疹,胃口也不好,吃什么都沒味道,嘴淡發黏。
3.舌質很胖,顏色偏淡。若舌頭邊上有齒痕,俗稱“裙邊舌”,就是比較嚴重的脾虛濕困了。
補脾祛濕的食療方:紅豆薏米粉
你要想祛濕,首先得健脾,才能排毒瘦身,那么如何養脾呢?
養脾最核心、最重要、最通用的一個名方是紅豆薏米粉。出自中國中醫官方四大藥典之一《神農本草經》中的一個方子,名字叫做“紅豆薏米粉”。
留傳至今,幾乎有點常識的老百姓都知道紅豆、薏米熬粥喝可以祛濕,只是不知道這個紅豆薏米粉的精確配方比例及磨粉正確流程。
一千多年來,紅豆薏米給天下古今蒼生帶來了多少福音,已經不可考證了。它的祛濕、美白、健脾效果使它一直活躍在中醫師的食療養生方里、以及尋常百姓的餐桌上。紅豆薏米粉既能當飯吃,又能當茶喝,不僅美味養人,還能讓人百病不生,任誰都不會拒絕!
紅豆薏米粉的配方是:薏苡仁(即薏米)、紅豆、蕎麥、燕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