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種病都與晚餐吃太多有關
1、肥胖
據統計,90%的肥胖者緣于晚餐吃太好、吃太多,加之晚上活動量小,能量消耗低,多余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,日積月累,肥胖也就形成了。
生活中不少正在進行節食減肥的朋友,忽略了晚餐節食的重要性,不吃早、中餐,晚上卻大吃一頓,以致身體越減越胖。

2、糖尿病
長期晚餐過飽,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,很容易造成胰島負擔加重,加速老化,進而誘發糖尿病。肥胖也會引發糖尿病。

3、腸癌
晚餐若吃過飽,蛋白質食物無法完全被消化,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,產生有毒物質加上活動量小、進入睡眠狀態中,使得腸壁蠕動緩慢,延長了有毒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,增加了腸癌發生的風險。

4、尿路結石
人體排鈣尖峰值期在晚餐后四五個小時,若晚餐吃太晚,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,通常已進入睡眠中。于是尿液滯留不能及時排出體外,致使尿中的鈣不斷增加,很容易沉積下來形成結晶體,長期積累就容易形成結石。

5、高血脂癥
晚餐若采用高蛋白、高油脂、高熱量進食方式,會刺激肝臟制造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,從而形成高血脂癥。

6、高血壓
晚餐內容若偏葷食,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,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,進而引起小動脈收縮,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,易使血壓突然上升,也加速全身小動脈的硬化過程。

7、冠心病
晚餐的飲食若是偏向高脂肪、高熱量就可引起膽固醇增高,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,是鈣質沉積在血管壁內,因此晚餐的盛食、美食、飽食及過遲吃晚飯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8、脂肪肝
晚餐若吃太好、吃太飽,血糖和脂肪酸的濃度會加速脂肪的合成,加上晚間活動量小,也加速脂肪的轉化,極易形成脂肪肝。

9、急性胰腺炎
晚餐暴飲暴食,再加上飲酒,極易誘發急性胰腺炎,嚴重者甚至在睡眠中休克、猝死。

10、老年癡呆
若長期晚餐吃太飽,睡眠時胃腸及附近的肝、膽、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,使腦部不能休息,腦部的血液供應也不足,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,加速腦細胞老化。據統計,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餐,老年后有20%以上的幾率會罹患老年癡呆癥。

健康晚餐的五條建議
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一句諺語,早餐吃得像國王、午餐吃得像公主,晚餐吃得像乞丐,就是告訴大家要合理分配吃飯的比例。
根據中國營養膳食指南,一天三餐攝入量比例,最好是“343”原則:即
早餐占3成
午餐占4成
晚餐占3成

健康晚餐要記住5要素:
1、晚餐要在下午5~7點間吃。
按照古代人的說法,一般日落后就不吃東西了,但考慮到現代人的生活作息時間,推薦人們在晚上5點~7點間吃晚餐,并盡量保持規律。即使加班不能保證每頓都按時吃飯,也最好在此時間段內時吃些健康零食、水果,喝杯牛奶。

2、晚餐要“查漏補缺”。
吃晚飯前,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么,在晚上把今天缺的營養都補上。比如,沒吃足500克蔬菜,晚餐就該吃一大盤青菜;如果前兩頓沒吃粗糧,晚上就來碗雜糧粥;如果沒吃豆制品,晚上就該來個豆腐……補足前兩頓缺了的食物,晚餐才能成為全天營養找到平衡。

3、吃晚飯時一心一意。
“邊吃飯邊看視頻、邊吃飯邊說話”,這樣最影響消化了。邊吃飯邊干別的會分散吃飯的注意力,影響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,加之食物嚼不爛,必然會增加胃的負擔。
4、晚餐要注意粗細搭配。
很多人知道晚飯要吃得清淡一些,但清淡不是不能吃肉,而是不能太濃汁厚味,適當吃些肌纖維短、好消化的海產品、瘦肉、蛋類都可以,注重粗細搭配,多吃些蔬菜和粗糧,少吃肥肉,從而增加胃腸動力,有助消化。

5、在外應酬時管住嘴。
在外應酬更要把握好自己的飯量。在國外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應酬、聚餐安排在中午,晚上回家吃晚飯,這不僅有利于維系家人的感情,更對健康有利,值得提倡。
微信號:ystyshs
地址:會東縣匯金路會東大酒店后斜對面
健康熱線:0834-5423889
養生從這里開始,做您身邊的健康管家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