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退伍老兵對會東彝區發展30年的堅守:會東縣野租鄉人民政府職工沙國榮,彝族:1977年參軍,1979年參加對越南自衛反擊戰,榮獲三等功。退伍后,沙國榮同志一生都奉獻在了會東彝區。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但他把能夠擁有的時光都獻給了崗位,在距離退休最后一年的時光里,他雖身患多重疾病,但仍堅持工作到了最后一刻,享年59歲。這個時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英雄?像沙國榮同志一樣普通的基層干部,無論在什么崗位,在位一刻,就堅守崗位到最后一刻,這,就是我們群眾中的平民英雄!

班長走好!參加自衛反擊戰96團通信連的戰友悼念





沙國榮同志生前參加自衛反擊戰用生命換來的榮譽


96團打到越南郭參地區,炸了越南郭參大橋才撤離回國
一排左二沙國榮同志 96團警通連留影

一排左一為沙國榮同志1985年任野租鄉武裝部部長留影
二排左一沙國榮同志1986年第三界籃球運動會(野租代表隊)留影倡導:歷史不該被忘記,英雄更不該被遺忘。
向會東縣堅守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基層扶貧崗位上的工作人員致敬!
我們的好前輩、好領導、好班長,一路走好!
祭奠老兵,了解對越自衛反擊戰: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戰爭。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,對中國采取敵對行為。中國采取自衛措施,在短時間內占領了越南北部20余個重要城市和縣鎮,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。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后,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。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。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,兩國繼續軍事對抗,在羅家坪大山、法卡山、扣林山、老山、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,時間持續達十年。二十世紀九十年初,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,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。
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,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。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,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,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。1979年,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,并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、公路、鐵路、礦山。
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,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消耗
彈藥2.38萬噸,其中炮彈106萬發,子彈5500萬發。作戰期間,中國人民解放軍毀傷坦克和裝甲車228輛(其中被越軍擊毀44輛)損毀汽車490輛,損毀火炮(主要是82毫米口徑以下的迫擊炮和無坐力炮)百余門。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減員3.4萬余人,其中犧牲和失蹤8500余人,負傷和非戰斗減員2.5萬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