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東:鼓起扶貧凌云志 直把天路插云霄
2017-03-17
“決戰(zhàn)貧困、決勝小康”扶貧攻堅中“扶基礎”是重點之一,而通村路建設又成了重中之重。鏖戰(zhàn)近兩年,會東37個建制貧困村219公里通村通暢硬化公路建設已接近尾聲。截至目前,全縣大多數(shù)貧困村已完成路面硬化建設,部分村正在進行后續(xù)收尾工程,預計年底前所有貧困村將全部實現(xiàn)硬化暢通。
最險通村路穿云破霧攀絕壁
幾天前,喜訊傳來,工程隊鑿開巖壁清理出一條4.5米寬的道路,封閉了千年的老君洞村終于打通了進村的通道,無數(shù)代村民通路的夙愿終于成為現(xiàn)實。
駐足山頭,只見蜿蜒的道路盤旋山間,24道彎的通村路猶如天梯般懸掛于絕壁,從第一道拐到最后一道彎垂直落差接近500米,道路側下方就是封閉千年的老君洞村,村子再下方便是滾滾怒號的金沙江。
而現(xiàn)在,通暢戰(zhàn)場鏖戰(zhàn)正酣。施工現(xiàn)場,不時有石塊滾落,激起一縷縷煙塵,山間滾石的撞擊聲和機器的轟鳴聲不斷回響。遠遠望去,各種施工機械和施工人員像勤奮的甲蟲和螞蟻猶自奮戰(zhàn),正把道路一點一點向寬處和遠處延伸。
老君洞村是會東縣淌塘鎮(zhèn)懸于金沙江上方峭壁下的一個小村落,在斧劈刀削般的金沙江大峽谷里能看到世界灘王的逶迤,卻很難發(fā)現(xiàn)猶如“膏藥”般貼于懸崖峭壁上的老君洞村。
從山頂?shù)缴侥_,4個村民小組零星散落在垂直海拔高差達1500米的山崖上。“路不通、水常斷,結個果子地里爛,出門不想把家還。”通路是村民世代盼望的事。
“山高谷深,山前是大江,上后是絕壁。”村民自己都認為通路不太可能。村支部書記周祥奎說:“一方面是在峭壁上修路太危險,另一方面是因為投資太大,幾百萬那是天文數(shù)字。所以修路的提議,幾經(jīng)提出又幾經(jīng)否決。”
扶貧攻堅開始,工作組和第一書記來了,并且住下就不走了,村民感覺到這次和從前明顯不一樣了,大家都從中嗅到了希望。
修路再一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。然而,經(jīng)過勘察,修路的難度比想象中的更難。在唯一可行的設計方案中,全長6公里的通村路,通過的地方不是滑坡體就是陡峭的石崖。不僅預算投資達到300余萬元,工期需要1年半,更困難的還是施工難度和安全問題。
何時修?怎么修?當大家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,一個噩耗傳來:貧困戶黃世芬,在上山尋找山羊的途中不慎從陡峭的山路上跌落,翻滾近百米后失去了她44歲的生命,讓本已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。
聽到消息,駐村干部心里都沉甸甸的像壓了塊大石頭。“要脫貧,一定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(fā)生。”參與幫扶的一班人都下定決心:要先修通公路。
“再難也要干,就是一寸一寸的鑿,也得鑿條路出來,老百姓等不起啊。”今年3月,幫扶單位縣委組織部時任領導曾下過這樣的死命令。
為此,組織部領導多次帶領相關部門同志,進村入戶安排落實項目,現(xiàn)場解決工作困難。
同時,為確保施工安全和施工進度,駐村同志和村里黨員干部像釘子一樣“釘”在施工現(xiàn)場。每天從早七點到晚八點,人停機不停,施工的鋼釬斷了一根又一根,施工機械換了一臺又一臺。
駐村同志和村里黨員干部同時還要擔負起安全員職責。每天至少1名黨員值班協(xié)調(diào)安全工作。村子里,村民小組長負責值守,根據(jù)工程進展確定下方群眾勞作范圍,每遇炸炮作業(yè)時,就要來回奔走相告,把人、畜全部撤離到安全位置。
“一直以來,大家的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,要完成組織對群眾的承諾,實現(xiàn)村民通路的夙愿。”第一書記唐川說,修通路不僅是群眾的夙愿,也是駐村干部的最大執(zhí)念。
“路終于通了!”
工程技術人員、村“兩委”干部、第一書記、全村黨員駐守絕壁的“苦”終于快要換來群眾的“甜”,大家心里緊繃的弦總算可以松一松了。
記者來到村里,臨村的水泥路已初具規(guī)模。借助這條“動脈”,磚瓦建材正源源不斷地進村來,村民活動室正在抓緊建設,預計年底即可完工投用;不少村民也正忙著新修自家的房屋,村支部書記周祥奎欣喜地說:“以前用水泥要靠人背馬駝,運到村里成本高達1200元每噸,現(xiàn)在只要700元。大家都趁著路通,修繕自家的房屋呢。”
最長通村路翻山越嶺接坦途
@會東在線






